审计处
      审计视野

      如何写出“接地气”的审计报告


      2017-03-10  点击:[]

       

      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要客观公正地反映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还要通俗易懂,使报告使用者能够全面快捷地掌握报告内容并据此采取可行措施进行审计整改。

       

      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时有反映各级政府预算报告晦涩难懂。笔者联想到在审计工作中,也有审计对象、部门领导反映审计报告专业词汇较多,文字表述复杂,数字钩稽关系烦琐等诸多问题。

       

      一是内容“冗、长、繁”,重点不突出。审计报告是对审计成果的高度概括,审计组成员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过于简短的审计报告不能体现工作量,甚至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平铺直叙,使审计报告成为工作底稿的简单堆砌,无法实现对取证结果的深化提炼。

       

      二是专业词汇较多,内容晦涩。审计组成员多为财务、审计专业出身,报告内容难免存在会计专业术语,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其使用者是组织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年龄、阅历、专业、所处环境方面都不尽相同,加大了报告使用者的理解难度。

       

      三是量化数字多,列举典型事例少。一部分审计报告仍然拘泥干对账薄资料的检查,对审计对象的处理处罚主要取决于问题金额的大小,对于违规问题的性质及社会负面影响关注较少,追根溯源的分析较少,深层次问题的揭示不够,审计工作与实际社会生活有一定脱节,停留于传统账簿式审计。

       

      四是不同类型报告内容大同小异,特色不突出。由于审计项目类型及被审计单位行业特点的不同,报告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异,而在目前实际工作中,多数审计报告除在开头叙述方面略有不同,报告反映的内容区别甚微。如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部门关注的是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行为是否廉洁,有无经济问题;权力运行是否合理,有无滥用职权问题;重大经济行为是否科学,有无决策失误问题。若报告内容仅反映其所在单位财务状况,显然不能全面认定领导干部任期的履职情况。

       

      如何写出“接地气”的审计报告,可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注重归纳整理与提炼概括。对于审计中发现的性质类似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类问题,概述反映,摒弃不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便于报告使用者抓住重点。

       

      二是注重报告语言的通俗化。将审计报告中常用的财会术语通俗化,制定财会术语与普通口语对照一览表,撰写报告时予以替代。同时,对审计报告初稿增加非专业人员的阅读审核,对不甚理解、无法读懂的问题重新推敲修改,直至通俗易懂。

       

      三是注重审计调查。新形势下,审计工作要取得突破,不能简单地就账论账,审计工作已由简单的财务审计转变为“审钱、审权、审政策”,在传统账簿式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审计调查程序,使审计报告有更多典型事例可写,加大剖析问题的力度,揭示数据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增加审计报告的分量。

       

      四是注重联系群众。审计工作要以群众为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这不仅体现在审计过程中要紧抓关乎群众利益的细枝末节,更要“问效于民”,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为公开报告内容、接受社会监督打好基础。

       

      五是注重报告使用者的“私人订制”。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快餐式”阅读,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审计要适应当前审计全覆盖的要求,让更多人关注审计报告,就必须做到审计报告的重点突出与通俗易懂。根据审计项目类型、报告使用者需求与关注重点,撰写各具特色的审计报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计人员要“按需供应”,提交更具特色、更“接地气”的审计报告。

       

      资料来源:《中国审计》

       

      作者单位:山东省膝州市审计局

       

       


      上一条:审计人当如竹
      下一条:大数据技术在国家助学金审计中的应用


      返回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审计处 |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